以下文章节选自《经方学科》第二节外寒内热之热感冒
2、白虎汤
原文:伤寒,脉浮滑,此表有热,里有寒,白虎汤主之。
三阳合病,腹满身重,难于转侧,口不仁,面垢,谵语遗尿。发汗则谵语,下之则额上生汗,手足逆冷。若自汗出者,白虎汤主之。
伤寒,脉滑而厥者,里有热,白虎汤主之。
组成:知母六两,石膏一斤,炙甘草二两,粳米六合
煎服:上四味,以水一斗,煮米熟汤成,去滓,温服一升,日三服。
功效:清热除烦,生津止渴
主治:阳明气分热盛之证。凡伤寒化热传入阳明或温病邪传气分,皆可致此。
方证对应;大热、大汗、大渴、脉洪大。
方义:方中知母、石膏清肺胃之热而除烦渴;甘草、粳米益气生津、养胃和中。四味合用,共收清热生津之功。
运用:兼湿热,舌苔黄腻:加苍术;
兼伤津口渴:加人参益气生津;
兼外寒身痛:加桂枝;
兼少阳:加柴胡、黄芩清半表半里;
兼太阳温病:加金银花;
兼痰:加半夏;
兼大便干:加大黄;
兼血热发斑:加水牛角、生地清热凉血;
注意事项:脾胃虚寒慎用;太阳中风或伤寒发热禁用。
附:《本经》知母:味苦,寒。主消渴热中,除邪气,肢体浮肿,下水,补不足,益气。